在通用汽车的BIQS中,
PFMEA活动强调“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按照产品类别定期开展PFMEA风险降低评审,
预防缺陷离开加工位,进行持续改进。
对高风险的项目要制定风险降低对策,
对策包括建议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除此之外,还要实施逆向PFMEA,
就是对跨功能的小组的PFMEA进行在线评审,
识别新的过程失效模式,
验证所有的失效模式的预防和探测措施
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
如果发现新的失效模式,
需要及时更新P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文件。
所以Martin老师认为,
PFMEA应该是量产前的“事前预防”,
但逆向PFMEA就是一种“事后行为”,
所以称之为“逆向PFMEA”,
以团队的形式对已完成的PFMEA的
所有的失效模式进行现场评审。
通过评审去发现PFMEA(开发阶段时)
未考虑的新的潜在失效模式。
在线评审时如果结合日系的“现场、现物、现实”,
将发挥更好的效果。
逆向PFMEA是通过对所有失效模式的在线评审,
来获取实际的信息,
据此来支持PFMEA评审和风险降低活动的工具。
此评审可以尝试去发现新的潜在失效模式。
这里新的失效模式,是在过程开发阶段未发现的失效。
同时根据实际的数据来验证频度和探测度评级。
有效的实施逆向PFMEA必须有步骤的进行。
第一步:制定逆向PFMEA计划,
-确定谁来在线审核,需要组建跨功能的小组,
包括质量、生产、工程、设备等相关部门人员。
-确定审核的产品/生产线
可以考虑的因素包括:
‒主要生产过程变更;
‒存在客户抱怨和售后问题的零件;
‒发生频度(合格率、报废率)发生重大变化。
-确定审核的时间。
第二步:现场审核
依据PFMEA和检查表在预定工位开展审核,
对PFMEA描述的所有的失效模式进行评审。
问题一:失效模式是否具有预防和探测措施?
这一条是PFMEA的文件审核,
PFMEA中每一条原因都分配预防与探测措施了吗?
问题二:这些预防和探测措施是否执行?
我们从4M1E的角度去查一下措施的实施情况,
针对“人”的预防措施,
一般是通过标准指导书去规范人的动作行为。
现场抽样操作工的关键动作要领
是否与作业指导书与标准化作业单的动作要求一致。
针对“机”的预防措施,
一般是通过预防性保养去保持设备的精度和状态,
现场抽查设备的保养计划中保养项目
是否可以起到作用以保持设备精度。
再看设备保养是否按计划中的项目实施,
实施效果如何?
车间设备是否有过度磨损、“跑冒滴漏”等现象。
针对“法”的预防措施,
一般工艺参数通过设备的程序来加以控制,
现场查看关键的参数是否从PFMEA中获得,
是否与控制计划、工艺参数表一致?
现场是否按工艺参数设置?
是否定期进行工艺参数的点检?
工艺参数超差,设备是否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的方法如报警、停机和修正,
这些控制方法是否与PFMEA中的预防措施一致?
针对“料”的预防措施,
一般通过作业指导书来规范“间接物料”
的品种、型号和技术参数等。
是否用扫码来预防间接物料的型号错误?
是否对物料的技术参数进行检查,
如机加工冷却液清洁度。
针对“环”的预防措施。
一般通过5S管理来规范环境要求,
如果是产品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有要求时,
一般通过基础设备来保证,如洁净间,
现场审核查看是否持续保持这种状态。
探测措施是在产品离开工位前,
采用自动或手动的检测装置探测
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的存在。
一般针对失效模式的探测是产品检验与测量。
这些探测措施会导入到检验指导书中,
检验指导书规范了检查项目、检验特性、
检验方法、检验工具、检验频率等内容,
在新版PFMEA中的“失效模式的探测措施”中产生,
现场审核首检、互检、专检与巡检,
是否按检验指导书中的要求执行。
问题三:所有PFMEA失效模式都验证了吗?
验证所有的失效模式之后,
下一步要设法发现新的失效模式,
发现那些在开发阶段没有发现的失效模式。
第三步:整理审核发现,
为审核发现所有的不符合项目制定纠正措施,
针对问题一,失效模式缺少预防和探测措施,
这个应及时增加,弥补PFMEA的不足。
针对问题二,预防和探测措施没有有效的执行,
我们需要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根本原因,
制定长期对策已消除根本原因,
最终确保PFMEA中的预防与探测措施有效的执行。
针对问题三,发现新的失效模式,
面对新的失效模式,重新进行风险分析,
采用七步分析法,确定AP行动的优先级,
最后更新PFMEA、CP、WI等,
最终确定现场去落实并控制产品风险。
所以Martin老师认为:
按计划由跨功能小组依据PFMEA和检查单
在预定的工位开展逆向PFMEA审核,
首先审核PFMEA中的失效模式是否
分配了恰当的预防和探测措施,
再对这些预防和探测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最终发现新的失效模式,
为审核发现的所有的不符合项制定纠正计划,
确定PFMEA的适宜性和有效性。